追本溯源 功在千秋——记川西鲐背老人孔海云(祥)
发布: 2020-02-18 10:42:23 来源:本站原创  作者:本站编辑  


自从2006年开始接触族谱和家族文化以来,寻找和收集孔氏族谱变成了自己业余的一大爱好。多年来也走访了四川很多孔姓聚居地,收集了零星的谱牒资料。第一次见到海云(祥)宗亲是在2012年四川邛崃大同孔家山的“祭孔典礼”现场。

此后多年,源于对谱牒文化的热爱,一直希望再去孔家山探望内心敬仰的海云宗亲,2018年8月25日终于成行。已到鲐背之年的老人知道有客人要来,早早就在大门口静候。多年历经艰辛整理的《孔氏族谱》就放在老人的身边,这本手抄本完整的记录了老人的修谱成果,对孔家山全体族人来说,已成传承千秋万代的珍贵资料。 

1.jpg

海云(祥)宗亲翻阅亲笔整理的《孔氏族谱》

(摄于2018年8月25日)

川西邑邛古道,历为藏汉“茶马互市”之要道,邛州(今邛崃市)则为邑邛古道入藏第一站,更是川西坝区出入山区的门户。明朝宣德二年(1427年)五十五代圣裔孔克昌特受四川夔州(今重庆奉节一带)正堂,公脉生四子:希毅、希彧、希怀、希惟。长次二子本郡立嗣,怀惟二子随川,希怀后任邛州儒学正堂,希惟随兄迁邛州。希怀之孙彦佑于天顺八年(1464年)迁居邛州孔家营(今大邑县花水湾),故《孔子世家谱》(2009版)称之为“四川大邑支”,四子希惟居邛州则称之为“四川邛崃支”。见到海云老人之前,一直以为孔家山族人也属四川邛崃支或者四川大邑支,包括个别孔家山的宗亲更是请回了这两支的新谱。时值2012年第一次见到海云宗亲的时候,才惊喜的发现孔家山族人另属其他派支世系,万幸这位老人历经艰辛最终得以查证保存。

海云宗亲生于1929年,邛崃市大同乡孔家山人。毕业于邛崃师范学校,从教30多年,1990年退休。2003年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聘其为川西工作小组成员,负责邛崃孔家山的调查登记工作。

2.jpg

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聘海云(祥)宗亲为川西工作小组成员

老人不顾山高路远、日晒雨淋,逐户登记调查,无数次往返邑邛多地,路费、通讯费、生活费均自理,可谓为续谱殚精竭虑,其中甘苦,自不待言。续谱登记工作固然繁琐辛劳,但是调查考证却是续谱工作的重点,根脉在哪?如何传承?何时何地何故来到了孔家山?“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,环山之水,必有其源”。海云老人通过走访调查,收集了多篇宝贵的碑文:

《胤星公碑序》(来孙广财、广籍、顺斌觅得族谱重镌)

《万春碑记》

《磊顶广粹碑记》

《故处士孔可则暨德配胡孺人碑铭》(岁进士郎选儒学正堂谢家麟拜撰)

整理如下:

胤星公即为邛崃大同乡孔家山村(大孔山)始祖,公年方九岁时值明季贼扰,随表叔刘德智自四川安岳逃至邛州北路三坝河上,逐年长大,时有左珣之孀王孺人赘公入门,遂家焉,生二子长万(兴)春、次万(兴)啟。胤星公为报表叔厚恩暂移 “刘” 姓,所以碑文记载为“刘胤星”,子便复“孔”姓,此是不忘祖宗。王孺人先公而卒,胤星公移居莲花山(即为现之孔家山)。

再根据海云老人于当地收集的家谱记载则相互印证:

先祖山东鲁人也,明建文时至圣祖五十六世孙希瑶公游宦入蜀……尚伸公号伸智,妣左氏俱葬安岳县生子一名胤星,尚属年幼时值明季贼扰,合族离散无所依靠,随表叔刘德志逃出不知所往。

据此终于查证:四川邛崃市大同乡孔家山族人属第十一派三十七户——吕官户,入川始祖为五十六世希瑶公,孔家山始祖为六十五世胤星公。

四川在明末清初属战乱年代,百姓惨遭涂炭,据笔者2010年收集来自四川安岳的岭南派《孔氏族谱》记载:

岭南派五十三代思廷祖后裔衍昭公方五岁,而父尚质公卒,陈孺人携衍昭扶柩葬安岳县滚钟坡下,时值明季兵乱,族姓流离母子伶仃,有与尚质公同游伴之石成章者,命衍昭母子同行逃离下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居二十八载,孺人以孀居而避难尤能教子成名,吾家宗祠不绝,书香永传皆孺人之力也,圣朝定鼎后蜀贼伏诛,衍昭公奉母来归遂邑之邻封安岳县地名钟家镇。

上述二支家谱同时记载了明末清初,同在四川安岳的族人惨遭涂炭,族姓流离。佐证了胤星公随表叔刘德志因避战乱自安岳而迁入邛崃孔家山之实。正是这段时期四川人口的急剧减少,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有史为证的“湖广填四川”之浩大移民。正所谓“家之有谱,犹国之有史也”。

补记:海云(祥)宗亲于2019年1月16日去世,享年90岁。

 

供稿:孔繁兵

编辑:孔瑶瑶

初审:孔德铭

审核:孔祥金